2月25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決定了整車的性能、質量、安全等各方面成敗,工信部已聯合行業內外的9家企業投入5億元資本金,正在組建動力電池研究院或者動力電池的研究研發平臺。
2015年以來,我國鋰電池產業鏈實現爆發式增長,并成為上市公司募投最為密集的領域。但與松下、三星、LG化學等國際鋰電池巨頭相比,國內企業在電池性能、能量密度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據苗圩透露,目前國內除比亞迪外,其他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都沒有電池研發。苗圩表示,2016年“中國制造”大戲開唱,將從實施“中國制造2025”、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化解過剩產能、扶持小微企業、簡政放權五個方面,努力保持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全面啟動“中國制造2025”的相關工程中,動力電池創新走得比較靠前。
而就在發布會的前一天,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也提出了要加快實現動力電池革命性突破。會議要求,要推動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組建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動力電池創新平臺,在關鍵材料、電池系統等共性、基礎技術研發上集中發力。中央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根據動力電池性能、銷量等指標對企業給予獎勵。加大對動力電池數字化制造成套裝備的支持。
業內人士指出,在市場面臨諸方面壓力的背景下,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給予了支持,有利于提振產業信心。而投入大額資金建動力電池研發平臺,也是“補短板”之舉,對中國來說,動力電池行業要逐步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需要材料、裝備、生產、市場等各方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