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新能源領域的重視程度正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要從推動我國未來5年~10年能源安全和能源革命長期戰略的角度,從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能源體制和國際合作5個方面推動中國能源發展的進程。
從國際競爭角度,新能源尚屬各國競爭的新領域,各主要經濟體也基本處于同一梯隊。目前,除了歐洲在戰略部署上稍稍領先之外,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有限??傮w來看,現在沒有哪個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絕對領先??梢哉f,誰先謀篇布局、開發和利用新能源,誰就將占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帶來了全球資源的重新分配與調整。能源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命脈,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質基礎。那么,我國新能源產業是要做領跑者還是追趕者?應該如何謀篇布局?
首先,政府應該給予適當的政策引導和支持。以德國為例,高緯度、日照時間不足等缺陷并不妨礙德國成為全球太陽能市場份額最大的國家。正是政府政策鼓勵奏效,造就了德國國內上下游完整的太陽能產業鏈,使其生產的太陽能產品幾乎覆蓋全球近1/3的市場。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能源發展中要對經濟性做充分考量,但補貼比例應根據國家實際經濟情況而定。對中國來說,發展新能源是構建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體系的重要一環,但目前亟待解決的是走出一條自生性強、經營模式具有可持續性而不是寄生于政策補貼之上的發展道路。
其次,新能源發展應控制節奏。假如新能源對外直接投資速度過快,會使國內市場出現“空心化”。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如果勞動力素質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就會造成嚴重的就業問題,而大量失業人口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另外,新能源等依賴技術突破的產業,其對外投資的增長過快亦會導致吸收不足等問題。所以新能源產業的大發展,既要等待國際經濟環境出現有利時機,又要與國內投資實力及吸收能力相結合。政策還要有持續性,以降低偶發因素帶給企業的風險。
再次,著重加強生物質能發展。客觀而言,目前風能、太陽能、水能、核能都無法生產出石油替代品,只有生物質能才能生產出高品質、清潔化程度高的石油替代品。以生物質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建立自主、安全、穩定的國家能源體系,既有助于履行溫室氣體減排的國際義務,又可以帶動數千萬人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確保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有人說,現在新能源發展狀態接近于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狀態,互聯網的今天將是新能源的明天。新能源發展,值得我們翹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