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九月,中國光伏的主要生產企業,包括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和晶澳太陽能宣布了其產能總量未來幾年內接近6.6千兆瓦。
重要的是,這些企業的公告的產能所建的工廠都將坐落在中國之外,包括美國,印度,泰國,韓國,馬來西亞,臺灣,巴西。在未來幾年中,印度和亞洲其他地區的光伏制造業將占據全球份額的77%。
為什么光伏生產廠商會選擇新的國家和地區?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免針對中國光伏制造業的反傾銷稅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這些企業希望在這些新興市場地區搶奪高地,獲得先機。
傳統的太陽能產業重視低廉的生產成本,以保持低成本的優勢。而制造業成本低廉的國家就非常有競爭力了。而由于過去兩年光伏銷售的利潤改善,行業回暖,很多企業的現金流增多,下游開發項目的回報也頗為豐厚。為了消減成本,增加收益,光伏制造商投資自動化生產、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生產效率。
現在,低成本投入已經不再是光伏制造業的關鍵競爭力。雖然成本仍然是重要的因素,但市場的龐大需求更為緊迫。光伏企業為了避免高昂的運輸成本以及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開始尋求在接近市場需求的地區建設工廠,這樣可以達成更短的交貨時間,更快的周轉,也避免了遠距離運輸的各種問題。
根據據GTMResearch的最新出版的光伏行業報告,在光伏背板需求量的50國家排名中,中國排名第一,2016-2020年平均需求為18.7兆瓦,遠遠超過任何其他市場。印度和美國這樣的大國需求也非常旺盛,排名在前10位之中。
太陽能產業是國際性的,在一個地點制造的光伏板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出售,但各國情況不同,決定了不同地區的競爭力有區別。例如,亞洲光伏巨頭在全球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其制造的產品比其他地區的企業更具競爭力,同樣的,在需求旺盛的國家地區本地制造的產品比單純的制造大國的工廠生產更具有競爭力。決定各國光伏需求的因素還有供應能力、進口關稅政策、本國光伏貿易政策等等。
從某種程度上說,太陽能市場比前幾年更加健康。光伏市場現在不再僅僅把價格作為主要的競爭因素。
光伏制造商已經注意到,并希望找到更廣泛吸引人的制造地點。在全球產業的差異化需求中,他們想要調整自己的產品,不再滿足于更低的成本價值。雖然初衷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不過供應商的策略變化,也給整個制造業生態系統帶來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