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群)申報計劃,2013年~2015年39個推廣應用城市(群)將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3.6萬輛,但截至今年9月,完成的推廣量僅為目標量的11.49%。
近年來,在霧霾圍困下備受關注的新能源車一直在外冷內熱的僵局中徘徊前行。購車補貼、搖號優惠、免征車輛購置稅……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投入新能源車領域,回應卻依舊寥寥。新能源車推廣究竟難在哪兒?
綜而觀之,車型少、性價比不夠高、公用充電樁設施配套不齊全依然是制約新能源車推廣的瓶頸,而充電樁的建設屢屢碰壁、標準不統一等也成為當前難啃的硬骨頭。
充電樁難進小區
物業成了攔路虎
“我一個朋友買了一輛特斯拉,半年了還沒裝上充電樁,電壓要求高,小區物業不同意你也沒轍。”在近日舉辦的北京進口汽車博覽會上,一位有意購車的楊女士告訴記者,目前買車暫時不會考慮純電動車。
多家品牌的銷售顧問也都向記者表示,目前企業沒有生產電動汽車的意向,并表示純電動汽車面臨銷售困境。
“買電動汽車,第一個攔路虎就是建設充電樁,都得先跟小區物業溝通好。物業同意了才能建,因為電動汽車充電的電壓要求比一般的高,需要單獨的線纜。” 一位銷售顧問告訴記者。
據了解,在小區建充電樁設備需要協調多方關系。北京市曾出臺規定,要求新建小區停車位配建充電樁數量不得低于18%,并將此作為規劃審批的條件之一,物業不配合充電樁建設將被罰分。因此,目前在新建的小區和停車場安裝充電樁相對容易一些。
北京市科委會同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對外公布《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自用充電設施建設管理細則》中也規定,北京市各小區物業、業委會應配合充電設施建設,車主自用充電樁從報裝到驗收接電應在22個工作日內完成。
盡管如此,在一些老舊小區,已建成的物業往往情況千差萬別,要想建立充電樁并非易事。
“現在的小區物業普遍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況且如果要建充電樁,必須要有專門的停車位,這在北京也不是容易的事。”北京合興宏業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銷售顧問劉鑫告訴記者。
在北京科委新能源處處長許心超看來,目前在停車位配建一定比例的充電樁等政策對未來的增量更有效,而對存量停車位建設充電樁則往往由于缺乏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清晰的判斷和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也就不敢輕易投資。
“現在我們正在一些小區做試點,希望通過車企眾籌的方式提前批量建樁,實現從‘車等樁’到‘樁等車’的轉變。換句話說,現在是消費者先有購車意向,然后每個車企獨自協調建樁,周期長,重復工作多。未來應轉向車企先共享市場信息,以一個優勢車企主導先批量建樁,然后車企共享,加快充電樁建設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