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車越來越受關注,節能、環保以及省錢優勢使其成為未來汽車發展方向,但是之所以一直難以徹底取代傳統燃油汽車,也是因為一些瓶頸始終無法突破。最嚴重的兩個就是續航里程以及充電時間問題,各大廠商自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無線充電技術的誕生,讓電動車看到了突破瓶頸的希望。
無線充電技術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利用的就是我們初中物理課就講到的電磁感應定律。2013年,博世(Bosch)最先開始銷售Plugless Power無線充電裝置,這種充電器可以作為改裝部件安裝在日產聆風和雪佛蘭沃藍達汽車上,目前僅限于北美地區。此時雖然已經誕生無線充電技術,不過它和用一根電纜充電其實差別并不大,只是省了道拔插電線的步驟。
日產聆風
這套系統采用的是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技術,該技術雖然能量轉換效率高,傳輸功率的范圍也比較大,能從幾瓦到幾百瓦。不過弊端也很明顯,只能進行一對一充電,另外對于磁場發射端和接收端的位置要求很高,兩者的距離、角度稍有偏差都會大大影響充電效率。
隨后在2014年年初,豐田公司也加入無線充電的行列,而且將無線充電技術的重要性擺在了電池技術開發之上。為了彌補無線充電技術對位置的高要求,豐田還專門開發了一套泊車輔助功能,可在中控顯示屏上顯示發射線圈的位置,供司機停車時瞄準。
本田飛度EV
隨后本田以飛度EV測試了磁場共振式無線充電技術,磁場共振式無線充電技術與聲波共振類似,只要發射端和接收端達到相同的共振頻率,就能傳遞能量。因此對于位置要求沒有那么高,而且支持一對多充電,不過遺憾的是能量損耗比較大,而且傳輸功率越大損耗也就越大。據本田宣稱,只要發射端與接收端有80%的面積重合,就可以為車輛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