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公司正表現出對風力發電廠的依賴,比如德州斯威特沃特(Sweetwater)和阿比林(Abilene)附近的公司。
猜猜看,去年哪家公司買了最多的清潔能源?沒錯,就是谷歌。這家科技巨頭也是風能和太陽能領域的霸主。不過如今,其他一些巨頭企業也逐一進入了這一領域,其中還有一些有著數十年歷史的老牌企業和非硅谷企業。
2015年,各大企業達成協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多達3.4兆瓦,相當于美國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全州發電容量的一半。非營利組織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即RMI)通過其可再生能源業務中心(Business Renewables Center)推動促成了這類交易。據研究所的數據顯示,這些交易中,有三分之二的買主是第一次購買可再生能源。
這些初入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公司包括有著77年歷史的建材生產商歐文斯科寧公司(Owens Corning)、老牌美國政府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和1897年成立的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他們正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巧的是,近來奧巴馬政府的清潔能源計劃剛好在最高法院遭到了挫折。
除了政府,股東們也在對企業施加壓力,要求企業減少會導致全球變暖的污染物質的排放量。“投資人希望我們能保持強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陶氏化學公司原料和能源業務董事長Jack Broodo說道。去年春天,陶氏化學公司和德州南部一家風力發電廠簽署了一份為期15年的合同。未來,這家發電容量200百萬瓦特的風力發電廠將負責為陶氏化學公司墨西哥灣岸區(Gulf Coast)的生產業務發電。
就像落基山研究所列表上的其他公司一樣,陶氏化學公司也有和氣候相關的內部指標,比如在2025年之前使用400百萬瓦特清潔能源、保證溫室氣體排放量低于2006年的水平等等。
目前,公司的主要目標就是提高公司能源利用效率、安裝太陽能電池板。比如說,歐文斯科寧公司不僅在全球尋找太陽能電池陣,而且還計劃在十年內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0%。
歐文斯科寧公司首席持續發展官(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Frank O'Brien-Bernini說:“我們很明白,要想達成這樣一個遠大的目標,我們需要一項可再生能源策略,一項比我們所能想象到的現場項目更宏大的可再生能源策略。”
O’Brien-Bernini說,他們公司已經旁觀谷歌等主力科技公司進行大宗清潔能源交易好些年了,但是公司此前“一直很難想出他們該如何進行這樣的大宗清潔能源交易”。去年夏天,歐文斯科寧公司和總部位于芝加哥的Invenergy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計劃在德州建造一座發電容量125百萬兆特的風力發電廠。
“在許多州,風能和太陽能的價格正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落基山研究所可再生能源業務中心總經理Herve Touati表示。與此同時,行業內外壓力也是推動公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一大動力。
據落基山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去年,風能占到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的四分之三。“未來太陽能在成本方面也會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只不過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Broodo說道,“風能已經發展到了這個程度。”
如果價格上沒有問題,那么還有什么其他因素阻礙了公司采用可再生能源的腳步?O’Brien-Bernini說,阻礙公司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其中一個因素在于雙方對于協議上可以沿用15年或更久的法律條款和會計信息的理解。
他說:“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交易架構。”
對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而言,能源購買的長期性特點也是一大問題。
負責環境可持續性相關事宜的高級管理人員Scott Stallard說,人們很少會考慮到這點。這個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一家杜克能源(Duke Energy)設施達成了一項涉及30百萬兆瓦太陽能、為期17年的交易。這也是公司達成的第一宗清潔能源交易。
雖然清潔能源交易的數額正在不斷加大,但各大公司也沒有拋棄化石燃料。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清潔能源只會為近600座站點中的10座站點提供電力;陶氏化學公司則強調稱,為了全天候的運營生產,公司需要“混搭”清潔能源和化石燃料提供的電力。
這一發展勢頭是否能繼續保持下去?
“就短期看來,我還是很看好可再生能源的,”Touati說道,“如果說長期的話……那我就不清楚會怎么樣了。”他說,12月經過國會更新調整后,聯邦政府對于太陽能和風能的稅收政策將會在接下來幾年里保持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強勁發展勢頭。
就目前看來,對于公司而言,這是一項雙贏的策略,既能幫助他們克服公司不思進取的惰性,也能讓他們達成大宗風能或太陽能交易。
“我們是否會僅僅為了市場營銷方面的原因去做這事兒?不會的,”Broodo說道,“我們是否覺得展現出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的積極面是件好事兒?那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