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開始,儲能技術將逐步開始商業化,2020年后,儲能系統將成為電力生產運營的必備部分,預計2030年儲能技術將進入大規模發展期。”國家高層曾發出強音,下一步將就儲能創新的研發和產業化將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進一步的技術突破、發展和引領需要與儲能技術創新相結合。
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在全球市場內部署規模越來越大,尤其是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發電,大力推動了并網儲能技術的發展。多種形式的發電技術給并網發電帶來了新的挑戰。對于并網操作人員而言,儲能可幫助管理電網的不穩定性,兼具靈活性和成本效益。
在未來十年,有幾個國家預計儲能部署規模將大幅擴大。兩個市場主導國家,中國和美國,公用事業規模和分布式存儲部署比例都相對均衡,而其他國家通常要么一方部署比例大大超過另一方部署規模,往往不均衡。
儲能技術發展的迫切性
中國目前有抽水蓄能,有火電調峰,可以解決電網運行的一些問題。但是搞抽水蓄能要開山、要架線、要通過升壓、降壓,最后通過電網送到用戶,這一系列的工程非常大。如果將來電池的儲能規模足夠大,并直接裝在大城市或者是附近變電站里邊,就可以替代抽水蓄能。所以發展用于電網的大規模新型儲能技術是未來的方向。
“由于價格、壽命等等限制,從經濟性角度上,大容量儲能技術還不可接受,目前仍唯一可行的還是抽水蓄能。”專家表示,從正面來看,大容量儲能技術也在發展,并在規?;⑸虡I運用上做著嘗試。讓人仍看到曙光的是,儲能技術的效率和壽命正在持續改進,其昂貴的價格也以5-10年約降低一半的速率在持續下降。
“隨著各種儲能技術路線的逐漸成熟、化學儲能成本的持續下降,及相關政策的逐步完善,電網對新型化學儲能的需求將更加迫切。”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在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十三五”期間將是化學儲能技術逐步向大容量、高效率、長壽命發展的階段,并有望進入商業化階段。
儲能政策的國家政策支持
國務院辦公廳去年11月19日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指出,要大幅增加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消費比重,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5%。而作為能源結構調整的支撐產業和關鍵推手,儲能產業首次被列入重點創新領域寫入國家級能源規劃文件。將大力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重點規劃建設9個大型現代風電基地以及配套送出工程,大力發展分散式風電,穩步發展海上風電;有序推進光伏基地建設,加快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儲能首次被作為“9個重點創新領域”和“20個重點創新方向”寫入國家級能源規劃文件。預計到2020年,風電裝機將達到2億千瓦,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左右。
儲能的重要意義在此顯現出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華民說:“大規模儲能技術可調控風能、太陽能發電的不穩定、不連續性,實現安全、穩定供電,是實現能源多樣化的核心技術。”
中國儲能產業發展的三大挑戰
一是市場機制不健全。中國儲能產業起步晚,最近五年國家才開始重視。北美、日本20年前就有了儲能方面的產業政策,也都已經形成了各自的運行機制。目前,國內已經有了一些地區性規定,提供了一些發展機會和市場模式,但離整體產業的健康發展還有很大距離。儲能企業希望未來這些規定能夠上升到政策層面,真正納入到電力體制改革,成為一個法規,這樣可以提高投資方參與的可靠性,也可以盡量減少投資風險。
二是技術前景尚不明朗。如何把技術直接變成實際的商業模式,最終能否支持公司真正盈利,也存在風險。目前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在儲能方面什么技術最具經濟性、最有競爭力,即從商業角度來看最有前景的儲能技術還不確定。例如,很長時間以前就大概知道了硅是太陽能發電主要的技術方向,可以提出商業模式?,F在儲能技術還沒有達到那樣的階段,不清楚未來方向是液流電池、壓縮空氣還是鋰電池。因此不知道如何投入資金和精力來降低成本。從未來發展看,或許有兩類主要技術方向,一是對長壽命應用來說應該是液流電池,二是對短壽命應用來說應該是鋰電池。不過不論哪種技術,只有完成了科學實驗階段,達到可以盈利,才能談得上大范圍的推廣應用。
三是儲能設備還需要提高可靠性。如果電池儲能不能使用10年以上,對于電力系統調節來講沒有意義。如果壽命問題和安全性解決不了,談價格也沒有意義。在運營風電、光電中,我們不需要1:1的儲能配備,按照10~15%配就可以了。如果天氣預報預估風電的誤差是20%,那么配上15%的儲能,就可以提高發電效率,提升電網穩定性。而且,電網調度機構就可以把其他機組進行合理安排。因為風電和太陽能項目一般要運行20年,所以儲能設備至少要有10年的壽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