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低速電動微型車行業可謂形勢一片大好,各大廠商的產銷量逐年急速遞增。經過廠家和經銷商的不斷努力,和在強大的剛需刺激下,低速微型電動汽車行業,大有爆發之趨勢。但是,伴隨欣欣向榮景象之下的,矛盾也是絕不可以忽視的,具體表現為廠家和經銷商之間的矛盾,產品和消費需求之間的矛盾。
經銷商和廠家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
1.廠家問題:不斷的壓貨和分品牌,分網
廠家為擴大市場占有率或者降低成本,大肆壓貨,如果產品有絕對優勢,暢銷車還好,遇到各方面表現平平的產品,經銷商就處于絕對劣勢,市場不買賬,廠家壓車,稍有不從便撤銷經銷權。這一類的廠家毫無規則和信用可言,為了暫時銷量,絲毫不顧經銷商的利益,是最沒有誠信和底線的企業。所以,經銷商喜歡廠家和經銷商共成長的企業應該表現為:銷量政策靈活,不壓貨或者少壓貨,踏實守信。
2.業務員的問題:私做主張,透支企業信用,促進業績
就同低速廠家良莠不齊一樣,低速電動車業務員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作為廠家和經銷商之間商業聯系的紐帶,業務員的作用至關重要。發揮好的作用,對雙方都是極好的促進作用,發揮的不好,對兩方便是極大的傷害。實際上,很多大廠家對業務員是絲毫沒有規則和管控的,只認業績不聽解釋,是廠方最簡便的做法。很多廠家實際上也是默認的,但是出問題時,就把責任推給個別業務員。車企更應該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該做的,品牌建立好難,一旦摧毀再建立就沒那么容易了,現在通訊發達,各地經銷商之間不再是孤立的存在,投機取巧的車企生存空間必然會越來越小,直到被最后被拋棄。過去不代表現在,現在也不能注定未來,低速企業至于會不會像很多兩輪電動車企業一樣,歸根結底主動權在廠家是不是真正的有誠意,真正誠信地和經銷商合作。
3. 廠家對經銷商的政策問題:缺乏合作伙伴式的理念
凡是經銷商喜歡的,他們就要改一改。凡是經銷商支持的,他們就要變一變。某些廠家,永遠不會把自己的經銷商當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如果有哪個廠家,能真正的從經銷商的角度出發,多為經銷商考慮,那么這樣的廠家一定會大受歡迎。
產品與消費需求的問題:質量、車型、價格
第一,質量問題:安全應該是重點
個人認為,四大工藝是質量的基本保證,(最少也要有三大工藝)雖然沒有四大工藝的小企業有的也能做出好車來,但是在作坊遍地,行業嚴重混亂的情況下,選擇具有四大工藝的企業恐怕是最穩妥的了。車畢竟是車,在路上跑出問題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無論大廠小廠,如果產品質量不硬,消費者安全將得不到保障。所以,質量是經銷商和消費者最在意的。
第二,車型定位問題:款式和尺寸很重要
相同的車殼經銷商不喜歡,而且消費者也不太接受。其次,無差異化的車型外觀必然會導致當地不同經銷商的惡意價格競爭。開模具確實不易,但是這不應當是阻止創新和發展的理由。另個一極端,標新立異,奇形怪狀的微型電動車,恐怕絕非低速行業的主流,也絕非經銷商的首選產品。經銷商和消費者要的是車,不是玩具。其次,內飾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車外觀看像奔馳,進去卻像拖拉機,廠家為了節省成本,無所不用其極,至于哪頭合算其實是消費者說的算。
第三,價格問題:低價并不能促進良性循環
價格問題是老生常談了,當所有人都在追求低價的時候,車企更應該更關注一下差異化競爭,避免單純的價格戰。單純的低價,意味著沒有更好的質量和服務。廠家搞價格戰,遭殃的是經銷商,相同的車殼會導致互相詆毀,相互砸價,何談品牌與持續發展?性價比絕對應該提高,但是不搞單純的價格戰,找準自己的企業產品定位,走差異化路線似乎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