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長達五年的蟄伏,動力電池行業在2015年迎來爆發。但是國家發展電動車電池的時候,上游產業鏈似乎還沒準備好,動力電池供應短缺已成為制約全行業擴張的關鍵因素。
隨著政策的大力支持開始,新能源商用車銷量同比實現近8倍的增長,新能源乘用車也實現3倍的增長。目前,60%的新能源商用車使用我國生產的動力電池,因此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量更大,但是考慮到電力因素,動力電池企業產能釋放需要周期。
“從動力電池的角度來看,應該至少有2G瓦時以上的缺口。具體到車輛的數量上面,相當于十萬輛小車或者三萬輛以上的商業車供應缺口。”10月11日,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總裁方建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方建華同時表示,由于主流品牌電池產能有限,動力電池資源的稀缺性,商用車企業九、十月份就已不接受新訂單。但隨著政策逐步的發展和電池企業產能逐步釋放,預計到2016年10月,供需基本可達平衡狀態。
10月11日,國軒高科5萬噸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在合肥正式投產,此次建設資金為50億元,年產值將達50億元以上。
同日,在“合肥論劍——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材料高峰論壇”上,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縝表示,材料是電池的心臟,沒有材料科學的進步,沒有電池基礎科學的全面發展,就沒有電池產業的未來。
中國不缺少動力電池核心技術
電池的核心實際是材料,動力電池材料主要包含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是目前市場上主要的正極材料,磷酸鐵鋰材料的優勢是安全性能好、循環壽命長、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缺點是導電性差,能量密度較低。三元材料的特點是比容量比較高,但問題是它的安全性能不夠高、循環壽命較差、資源成本較高,動力電池剛剛發展的時候,鋰資源已經很緊張。
負極材料的挑戰目前比較大,由于它的首次使用效率比較低,這些負極材料需要跟碳材料做成復合體系才有可能應用。
“在動力電池領域,我國已經不缺失核心技術,無論是正極材料、磷酸鐵鋰、三元、高電錳等材料都處于優勢地位。”方建華表示,我國動力電池的核心技術并不缺失,但裝備制造、工程化能力方面依然存在較大差距。
方建華稱,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目前正在瘋狂投產,韓國企業也正加緊搶占我國動力電池市場,LG、三星分別在南京和西安紛紛設廠,而日本企業保持“按兵不動”。
“就正極材料體系來講,包括高電壓材料,我們跟國外已經沒有太大差距。在負極材料領域,我國制造的負極材料占全球70%以上,而且日韓已經沒有機會。此外電解液也已經和世界同步,并在某些方面具有優勢。”方建華表示。
另外,隨著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發展,關鍵材料隔膜發展速度也非??臁I钲谛略床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董事長陳鍵表示,隔膜技術目前我國都已掌握,韓國LG正在使用新源生產的隔膜。
“在核心技術不缺失,工程化能力有一定差距的情況下,通過產業化、市場化,是能夠在短期內趕超的。近五年來,在動力電池乃至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們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明顯。”方建華稱。
成本大幅下降挑戰商業模式
從動力電池方面看,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實現更高的續程,更長的使用壽命,包括更低的總應用成本和安全性能。但是隨著石墨烯、碳硅的新型負極材料的應用,聚酰亞胺、無紡布材料等新型隔膜材料的產業化,有機溶液、電解質、電解液添加劑的研發和應用,將會進一步推動鋰電池行業的突破。
早在9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并發布了《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以下簡稱規范),其中,對鋰電池企業共提出電池年產能不低于1億瓦時;正極材料年產能不低于2000噸;負極材料年產能不低于2000噸;隔膜年產能不低于2000萬平方米;電解液年產能不低于2000噸,電解質產能不低于500噸等14項要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規范出臺將給鋰電池行業帶來一次較大的行業洗牌,進一步規范鋰電池生產標準,尤其是將引導動力鋰電池健康發展。
“要達到1億瓦時,說實話那是很輕松的事,這不叫門檻,甚至連臺階都算不上。”方建華說,明年至少50%或者是更多的電池企業拿不到電,在產業發展之初,大家都會一哄而上,但是最終能夠經得起市場考驗的一定是持續發展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未來,動力電池將會出現比較大的成本下降空間,商業模式的選擇尤為重要。對此,方建華提出一個大膽的觀點,即以電池為核心,打造全新的產業鏈。
關于商業模式,一般來講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使用周期在5至8年,當動力電池容量衰減到80%以后,便無法在車內繼續使用,可作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