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車市惟有新能源汽車、SUV汽車、鋰電池產業鏈、后汽車市場等板塊呈現亮點。調結構成為行業主基調和政策著力點,眾車企紛紛加快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鏈布局。
重在調結構
9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這一政策令低迷的車市為之一振,市場開始猜測國內車市能否像2009年那次一樣迎來絕地反擊。
2009年1月,為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國家出臺了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自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期間,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施行減按5%征收車輛購置稅政策。受惠于當時的購置稅優惠政策,2009年我國汽車銷量達到1364.48萬輛,同比增長46.15%,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并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不過,中信建投證券指出,本次政策出臺是基于政府托底宏觀經濟的需要,其中超預期的是增加對傳統節油車的補貼,表明汽車消費依然是政策重點鼓勵、扶持的方向。但與2009年購置稅減半的刺激政策相比,預計本次政策對車企的銷量及盈利拉動幅度有限。銷量上,購置稅減半政策有利于車價降低及穩定需求,但今年銷量增長低與增長中樞下移及收入預期關系較大,宏觀經濟很難像2009年一樣在刺激下實現V型反轉,短期居民部門預期改善機會小,且在增長中樞下移背景下,需求增速出現明顯改善幾率不大。盈利上,1.6L及以下車型整體盈利能力偏低,在當下競爭形勢及產能匹配情況(已經由2009年的緊張轉為偏寬松)下,預計本次補貼受益更多的將是消費者,廠家受益幅度有限。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在國內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國內車市今年實現微增、不增,甚至負增長已是大概率事件,調結構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國內車市的主基調,并將成為政策著力的重點。
事實上,9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決定完善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支持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研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范試點,并加快淘汰營運黃標車,開展清理整頓專項行動。會議認為,促進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車發展,淘汰超標排放汽車,有利于緩解能源與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和消費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業績分化加劇
新能源汽車、SUV、鋰電池產業鏈、后汽車市場成為整個車市為數不多的亮點,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分化進一步加劇。
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和SUV車型的持續熱銷,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仍然實現逆勢增長。比亞迪預計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億元-20.8億元,同比增長388.54%-434.83%。公司表示,三季度預計備受市場歡迎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秦”將繼續熱銷,隨著產能的逐步釋放和推廣力度的不斷加大,新上市的插電式混合動力SUV車型“唐”的銷量也將穩步提升,同時公共交通及專用車領域的訂單也將加快交付,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將繼續維持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
在新能源汽車快速放量的帶動下,鋰電池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也迎來爆發式增長。以多氟多為例,公司預計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00萬元-2200萬元,同比大幅扭虧。公司表示,因動力鋰電池市場緊俏,公司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經營逐步向好,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布局新能源
新能源汽車被看作是助推業績增長的“二級火箭”,三季度有不少上市公司加快了在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鏈的布局。
根據中汽協統計,1-8月,新能源汽車生產118020輛,銷售108654輛,同比分別增長2.6倍和2.7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4727輛和68316輛,同比分別增長2.9倍和3.4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3293輛和40338輛,同比增長2.1倍和2倍。
在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的背景下,多家乘用車上市公司均加快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布局。長城汽車推出了龐大的新能源汽車計劃,公司擬定增募資120億元,其中95億元將用于新能源汽車項目(包括動力系統、電機系統、變速器項目)。江淮汽車也于7月22日發布45億元的定增預案,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及核心零部件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23.73億元,項目建設期為24個月,項目完成后,將形成單班10萬輛/年的新能源乘用車、15萬套/年的動力電池總成及15萬套/年的電機電控的產能。
新能源汽車的爆發也拉動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特別是最為關鍵的鋰電池環節。市場預計,2015年動力鋰電池的需求量將超過1300萬kwh,增速超100%。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至少18家上市公司大舉投資鋰電池項目,投資金額超500億元。三季度,多家上市公司進一步加碼鋰電池產業鏈,將今年的鋰電池產業鏈投資進一步推向高潮。大東南8月31日晚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0億元,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用于“年產7.5億Ah鋰離子儲能動力電池建設項目”,主要產品系鋰離子汽車儲能動力電池,全部對外銷售。德爾家居、成飛集成、樂凱膠片等上市公司也紛紛在三季度加碼投資鋰電池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