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坡医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資訊

思考:光伏電站如何額外獲利?

發布時間: 2015-10-08 10:15:20    來源: 光伏盒子
字體:

[摘要]眼下,國內的碳交易雖然仍處于試點階段,但火熱的行情并不因入秋而稍冷。當光伏電站遇上碳交易,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光伏電站賣碳可獲得額外收益

  可能有人疑惑,光伏發電又不排放二氧化碳,光伏電站怎么能賣碳呢?我國碳配額制度下,企業實際排放量超出分配總量時,超出部分需購買;實際排放量少于分配總量時,結余部分可出售。碳配額屬強制減排,而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可作為其抵消機制。

  據了解,可再生能源發電、植樹造林、農業、建筑、交通運輸等多個專業領域,都可以開發CCER項目。不同領域的不同項目,對應有不同的方法學。

  “方法學,是指用于確定項目基準線、論證額外性、計算減排量、制定監測計劃等的方法指南。”參加論壇的北京永日景蘭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樂昶告訴記者,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公布了181個備案的CCER方法學。

  按照對應的方法學,一座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可以折算成自愿減排量。業主如果想把它開發成CCER項目,那么需要走完項目文件設計、審定、備案、實施與監測、減排量核查與核證、減排量簽發6個流程。隨后,該項目便可赴碳市場參與交易,由碳配額不夠用的單位購買。

  據吳樂昶介紹,按照目前CCER的市場價格,每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年均收益約為2萬元左右。

  去年9月出臺的《國家能源局關于進一步落實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明確提出要鼓勵光伏項目參與碳交易。“企業通過賣碳獲取額外收入,可以降低項目開發成本。收益率雖提升有限,仍將會對光伏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吳樂昶表示。

  歐洲碳市場低迷中國碳市場前景樂觀

  光伏電站參與碳交易,于己、于人、于環境都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知道CCER的人不多,且歐洲碳市場低迷帶來消極影響,國內的光伏CCER項目可說是稀少。

  記者在中國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查詢到,截至9月8日,全國已獲備案的178個CCER項目中,光伏項目僅有15個,占比8.4%,其他項目大部分都是風電、水電。對比之下,光伏明顯落于人后。“有些企業擔心,國內碳交易可能會重現歐洲的情況。”吳樂昶告訴記者,“但我認為,幾率不大。我個人對國內碳市場持一種適當樂觀或謹慎樂觀的態度。”據了解,1997年簽訂的《京都議定書》,引入了清潔發展機制(即CDM,類似CCER)。從2005年開始,國內很多可再生能源企業都嘗到了CDM的甜頭。“一家央企靠開發風電CDM項目,獲得了20億元人民幣的巨額收益。”吳樂昶說。不過,“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不可能天天都有。2008年以后,歐洲碳市場受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影響,碳價已從20歐元跌到了不到1歐元。歐盟還宣布,2012年12月31日以后在聯合國注冊的CDM項目所產生的碳減排指標,他們不再購買。“國內的碳價,應該不會像歐洲那樣,沖高后迅速暴跌,因為歐洲的局面與中國完全不同。”吳樂昶判斷。

  原因之一,是中歐大環境不同。歐洲經濟增長緩慢,碳排放量已經過了峰值。中國近兩年經濟增速雖也放緩,但仍能達到7%左右,遠遠高于歐洲。

  根據去年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的碳排放量在2030年左右才會達到峰值。“這就意味著,國內碳市場至少還有15年以上的發展良機。”吳樂昶稱。原因之二,是中歐體制有別。“歐盟要改變碳市場低迷現狀推行救市計劃,就必須經過歐盟議會批準。但歐盟議會有不少代表工業界利益的議員,他們肯定會阻撓救市計劃。救市計劃就算能通過,力度也不會大。”吳樂昶表示,“中國卻不一樣,政府具有非常強大的調控能力,只要政府想促進碳市場發展,就一定會有成果。”

  賣碳須趁早CEER存過量風險

  近乎空白的市場,相當誘人的“錢景”,點燃企業開發光伏CCER項目的熱情似乎只是時間問題。就在前幾周,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組織召開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草案)》涉及行政許可問題聽證會??梢灶A見的是,明年條例就可能會被全國人大批準通過,這將大大有利于碳市場的發展,CCER項目備案工作將常態化,CCER項目數量將持續增長。也正因如此,未來CCER存在供大于求的風險,畢竟是“撿錢”的機會,誰愿意白白放過?但如果過量的CCER進入碳市場,將對配額交易及其價格造成沖擊,減弱企業履約的強制性,削弱碳市場的減排成效,同時也將降低CCER的價格,影響到項目開發方的投資回報。

  另外,受經濟運行、配額分配與交易情況、準入條件、市場價格等多種因素影響,碳市場對CCER的需求量,不排除有遠低于預期的可能。因而在出現CCER過量的情況下,政府對CCER項目備案簽發數量進行宏觀調控,恐怕是必然事件。

  “綜合來看,光伏電站參與碳交易,宜早不宜遲。開發一個CCER項目,從文件設計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若想在2016年拿到第一筆賣碳收益,現在動手比較合適。”吳樂昶告訴記者,“時間越往后拖,競爭就會越激烈,風險自然也就會越大。”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