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宣布造車計劃不到一年的樂視超級汽車官方概念圖曝光。其風格定位,設計語言成為海內外媒體強烈關注的焦點。表面上,互聯網電動車計劃的落實貌似有了點兒苗頭,然而最近電池安全事故的頻繁發生,卻成了互聯網電動車夢想變為現實的一塊絆腳石。專家表示,如果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不能形成技術優勢,供應鏈之間從研發到產業化的深度協作未能完全打開的話,風起云涌的互聯網造車也難免會受到掣肘。
樂此不疲 投資機構瞄準電池市場
互聯網造電動車,是很時髦的一件事兒,眾多后繼者紛紛加入到這場“戰役”中來。樂視、百度、阿里、蘋果,對汽車圈多少有些了解的人,張口就能報上幾個有計劃造車的互聯網公司的名字。當然,互聯網公司對汽車的熱情追逐也引來了各大投資機構的紛至沓來。投資領域有一點極其相似,那就是多家投資機構都瞄準汽車動力電池市場。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各投資機構向新能源車及動力電池、充電樁的投資超過300億元。據了解,曙光股份6月1日宣布,募資總額不超6.17億元,用于收購并增資億能電子,切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此外,力帆股份、杉杉股份等上市公司也紛紛定增投向動力電池項目。
數據顯示,鋰離子電池有望成為新的投資熱點。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集中在中、日、韓三國,三者占據全球95%左右的市場份額。去年起中國占比達到27%,全球新增投資的近八成集中在中國,年投資規模在1億元以上的鋰離子電池項目就有25個,預計未來占比將進一步提升。近日,工信部出臺的《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進一步提升了鋰離子電池的熱度。
前方高能 電池問題或掣肘造車進程
互聯網造車的風風火火及風投的激流勇進,使得互聯網電動車領域風起云涌。雖然瑕不掩瑜,但該領域的確因一點“瑕”的存在而成了眾人的心頭之憂。
前不久,國內某新能源客車在充電時發生起火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據統計,該車搭載的動力電池在不到一年內,已經發生3次起火事故。當記者在搜狗搜索欄輸入“電動車充電安全事故”的關鍵詞時,此類新聞占滿電腦屏幕。在中國電動車網,記者也發現了一份羅列全國各地電動車發生起火事故的詳單。杭州、石家莊、長沙、鄭州、合肥等均在名單之列,而且在文末梳理中指明“每一次事故都跟電池有關”。多起事故及這份詳單的背后,都在表明動力電池安全掣肘新能源車的發展,按照此邏輯推理,如果電池成了電動汽車發展道路上的短板,那么,正在行進中的互聯網公司們,必然也會在電池上摔傷命中注定的一腳,從而抑制互聯網造車的發展進程。
原因解析 國內電池整體薄弱
目前,在中國市場有這樣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外資電池在國內電池市場是“主導位置”。因為目前在幾個知名自主品牌中,除了比亞迪自主生產電池,北汽新能源與韓國合資生產電池外,大部分企業選擇采購動力電池生產商供應的電池。
大眾中國負責人海滋曼曾表示,大眾即將引入中國的15款新能源汽車,將采用韓國三星和LG的電池,因為國內動力電池達不到大眾的標準。雷諾掌門人卡洛斯˙戈恩也公開表示,只有LG化學的電池能符合雷諾的標準。這一現象也凸顯出國內電池的薄弱現狀。
“電池對純電動車發展的重要性無需贅言,如果國內互聯網公司在造車過程中,連電池等零部件都要依賴國外,一是車造出來了,關鍵零部件都還是別人的,意義何在呢?二是,自主品牌在核心技術上始終處于空白區域,啥時候才能壯大呢?”一業內人士感慨道。
突破瓶頸 打通供應鏈間的協作
目前,日韓在動力電池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我國與之相比,在技術創新能力及供應鏈間的合作都有不小差距。因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動力電池產業想健康發展,必須進行技術升級。
該人士直指目前國內市場存在的弊端,在國內,本土電池廠商和整車廠商之間的合作不緊密、不迫切,兩個本該通力合作的獨立體分別沿著各自的軌跡行走,交集甚少。因此,要盡快建立供應鏈之間從研發到產業化的深度協作,才能盡快突破動力電池領域面臨的性能瓶頸。“相信,核心技術上去了,互聯網造車也會如虎添翼。”多位專家對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