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坡医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資訊

互聯網電動車大潮涌 莫讓電池拖后腿

發布時間: 2015-09-10 09:16:54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 馬連華
字體:

[摘要]最近半年來,互聯網電動車是汽車界最時髦的詞。由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火爆,不管是傳統車企、新能源車企,還是各大投資機構或創業者,都把目光瞄準了下一個風口:新能源車。

 

  最近半年來,互聯網電動車是汽車界最時髦的詞。由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火爆,不管是傳統車企、新能源車企,還是各大投資機構或創業者,都把目光瞄準了下一個風口:新能源車。

  尤其是新能源車不斷飆升的銷量,讓投資者都相信,大風真的刮起來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秦銷售超過1.6萬輛,比去年全年的銷量還要多。北汽EV系列電動車銷量也超過6000輛,穩居電動車銷量冠軍寶座。其他如榮威550插電混動版、江淮IEV系列、奇瑞EQ系列、眾泰電動車銷量也可圈可點。

  受風口理論的刺激,各種“奇跡”也不斷涌現出來。就在上周,一支由IT、投資、汽車等領域的人士組成的團隊,以特斯拉的造型為基礎,并借助特斯拉的開源專利,以482天的神速設計并發布了游俠電動車,這一速度比鋼鐵俠馬斯克還要快數倍乃至數十倍。

  傳統車企自然不會錯過這一風口。江淮汽車宣布,定增45億元加碼新能源車市場。此前不久,長城汽車宣布定增168億元,進攻新能源車市場。再往前一個月,比亞迪宣布定增150億元,其中大部分投向新能源車與動力電池生產和研發。5月25日,力帆股份發布的定增預案顯示,擬募資不超過52億元,其中10億元用于智能新能源汽車能源站項目。

  各大投資機構更是紛至沓來。曙光股份6月1日宣布,募資總額不超6.17億元,用于收購并增資億能電子,切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此外,力帆股份、杉杉股份等上市公司也紛紛定增投向動力電池項目。充換電設施成為上市公司募投的另一大重點領域。6月3日,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今年在充電樁領域的投資不少于10億元,而且已經做好了虧3年的準備。同期,科陸電子所募投的30.78億元資金,將有5.76億元用于充電網絡智慧云平臺項目。有統計顯示,自2015年以來,各投資機構向新能源車及動力電池、充電樁的投資超過300億元。

  互聯網電動車創業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除了上文提到的游俠電動車,汽車之家李想與易車李斌投資的蔚來電動車也于近期浮出水面。此外,萬向集團也拿到了新能源客車的生產牌照。汽車界、媒體界人士跳槽,投身互聯網電動車創業公司的案例更是不在少數。此前,騰訊牌電動車、北汽與樂視研發的電動車、上汽與阿里巴巴的電動車計劃也已經初具輪廓。

  站在這個風口上,長期不被政策認可的低速電動車,也抓住機會謀求轉型。例如知豆D2電動車請意大利設計師設計,并搭載鋰電池,最高時速達到88公里,續航里程達到180公里,享受兩級政府補貼,成為低速電動車領域轉型的典型代表。

  一時間,互聯網電動車風起云涌,呈千帆競發之象。然而,在熱火朝天的場面背后,一些問題卻不斷涌現出來。

  首先是動力電池安全問題。不久前,國內某新能源客車在充電時發生起火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據統計,該車搭載的動力電池在不到一年內,已經發生3次起火事故。此事顯示出,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依然嚴重困擾新能源車的發展。

  其次是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的脆弱現狀。目前,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在技術和規模上難以匹敵日韓企業。多數車企都向外資品牌采購動力電池,例如北汽EV系列采購韓國SK電池,知豆、眾泰等品牌的電動車也采用外資電池。只有比亞迪與奔馳合資生產的騰勢等少數品牌,采用比亞迪自產的磷酸鐵鋰電池。

  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動力電池試驗室主任王子冬表示,動力電池已成為我國電動汽車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的瓶頸技術。目前我國電池研究和生產企業眾多,但總體實力不強,產業鏈條不完整,還面臨著國外企業帶來的壓力。

  他并不是危言聳聽。此前,大眾中國負責人海滋曼曾表示,大眾即將引入中國的15款新能源車,將采用韓國三星和LG的電池,因為國內動力電池達不到大眾的標準。最近,雷諾掌門人卡洛斯˙戈恩也公開表示,只有LG化學的電池能符合雷諾的標準。這從另一側面顯示出國內動力電池面臨的困境。

  王子冬說,全球鋰離子電池企業前4強分別是三星SDI、松下、LG化學和索尼,其中三星SDI已經超越松下成為全球第一。從數據可以看到,三星SDI一家企業的產銷量幾乎相當于中國前10強的總和。毋庸置疑,中國企業普遍缺乏規模優勢,且未來一段時間內這種狀況恐較難改變。在規模效益不足的情況下如何維持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是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一道亟待解決的課題。

  他認為,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是: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與電動汽車企業的關系過于松散,相互忠誠度不夠,電動汽車企業只將動力電池企業當作零部件供應商,認為可以有多種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動力電池企業不愿意為電動汽車企業開發合適的動力電池。

  王子冬說:“動力電池企業需要和電動汽車企業同步成長和發展,缺一不可。從國外企業和電池企業形成緊密的研發共同體就可以看出,這些企業在動力電池上不是簡單的買賣關系,而是戰略同盟研發關系。而在我國,現在整車廠還把電池企業作為一個供應商來看待。”

  汽車界人士都清楚記得,在燃油車領域,國內整車企業雖然技術有了很大進步,但核心零部件一直仰人鼻息。今天,電動車大潮洶涌,但作為核心零部件的動力電池卻不受重視。如果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不能形成技術優勢的話,在未來的競爭中難免受到掣肘,重演燃油車時代受制于人的故事。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