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出現了不少關于電池的新技術,每種技術看上去都有顛覆鋰電池和燃料電池的基因,那么對于解決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焦慮哪種技術更靠譜一些?
1.英國科學家研發的量子電池理論上可以實現更快的充電
英國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費利克斯˙賓德C.近日在新物理學雜志上撰文解讀了當前量子電池的研發進展。量子充電技術利用了多個量子比特之間的糾纏特性,理論上可以實現更快的充電。糾纏態處于不帶電荷和帶電荷的狀態中,能夠滿足用電器快速充電的要求。
目前量子電池仍然處于潛在應用階段,研究人員還需要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熱力學過程研究,量子效應還需要進一步測試。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量子電池的工作并非無序的能量釋放,如何保證其正常工作仍然是個難題。
2.南開大學研發的“植物”電池即鋰二氧化碳電池
鋰二氧化碳電池和綠色植物類似,吸收二氧化碳,植物釋放氧氣,電池釋放電能,甚至還有可能釋放出碳做燃料。
南開大學的實驗證明了“植物”電池理論上的存在,通過未來更多的研究,如果這一電池成功應用于現實,其續航能力將是當前一般鋰電池的5—10倍。
如果將該電池應用到汽車上,未來人們開電動車不僅僅是低碳環保之舉,而且是直接減碳。
3.芝加哥科學家團隊以鎂離子打造的電動汽車電池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atChicago,UIC)研究團隊以鎂離子打造的電動汽車電池,也許能跑贏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該研究小組透過帶正二價的鎂離子,每一個離子攜帶一個正電荷,并在電池狀的化學反應中,使用類似現今許多設備架構上的電極,以進一步取代鋰離子。
4.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的研究者設計出的新型生物太陽能電池
據稱該電池的生物發電效率是目前現有生物太陽能電池的數百萬倍。雖然目前該電池尚未投產,但被研究界看好。
傳統生物太陽能電池使用金或者銦錫氧化物的薄片作為電池與氧電極之間的陽極,因此電池常常因為缺少空氣而易壞。但是該電池使用了沉浸在細菌流體中的碳陽極,因為該方案可接觸空氣,它還利用了植物的自然呼吸,將能量從細胞中所含的糖類轉化出來,因此即使在光照不佳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持電池運轉。
5.日本國際尖端技術綜合研究所開發出的在漆黑環境也能發電的光伏電池
日本國際尖端技術綜合研究所日前開發出在漆黑環境也能發電的光伏電池。該電池可借助人眼無法看到的紅外光產生電力,點亮耗電量較少的發光二極管(LED)燈。
日本開發的這種光伏電池可以將肉眼難以察覺的紅外光線轉換為電能。自然界的物體都會散發紅外輻射,所以用紅外攝影機可以在漆黑無光的夜晚清晰的觀察世界。如果可以利用這些紅外輻射,光伏電池就可以在人眼所見的黑暗環境下輸出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