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查閱汽車工業發展的歷史,很難想象100年前市面上的電動車比燃油車還多;也很難想象那個年代的人們已經認為用燃燒汽油方法驅動車輛,是應該被淘汰的技術。
然而技術不是自然而然就會進步,甚至出于某些利益原因,技術進步還會被人為地阻擋,被扼殺在搖籃之中。翻開百年汽車工業史,電動汽車的命運,令人嘆息。
馬斯克至今沒有在中國取得人們預期的成功,但這并不意味著他不值得尊敬,也不代表特斯拉汽車的發展方向走錯了。
事實上,直到環保意識深入人心、新能源車發展成為共識的今天,技術進步的阻力依舊存在。
百余年來,傳統汽車公司其實也了解電動汽車的一切,知道它的好處。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加州啟動零排放法案時,許多汽車巨頭生產了電動汽車; 但當法案被終止,那些車也迅速消失得一干二凈,巨頭們一步步改進燃油車,重回老路。
重回老路是多么愜意的事,不需要從頭再來巨資投入研發,不需要一遍遍嘗試打消公眾的疑慮,不需要放棄在汽車保養維護上能夠賺取的高額利潤……特斯拉的誕生,可以說逼著內燃機汽車巨頭們走上一條矛盾、糾結的道路,他們希望在新能源領域先人一步,占領未來制高點;卻也盼望內燃機時代延續得再久一些,讓輕松賺錢的日子持續下去,最好能夠再一次完全走回老路。
一個例子可以充分說明內燃機汽車巨頭們的矛盾心態。一個名叫“長排氣管”的理論,成為不少傳統車企質疑特斯拉電動汽車的理由,他們認為特斯拉使用的電能,如果發電時用的不是清潔能源,那么其實它依然在制造污染,因此特斯拉和同類電動汽車一樣,并不環保。
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樣的理論站不住腳。因為即使是最不清潔的火電站,依靠更大、更復雜的發電系統,其發電的能量轉換效率也遠高于內燃機。更何況電能可以來自各類型的清潔能源,這意味著電動汽車有變得越來越清潔的潛力,而燃油汽車,已經走在了污染無法根治、化石燃料總會耗盡的死胡同里。
事實并不復雜,但公眾很容易就被誤導。在這個看似新能源車蓬勃發展、社會認知高度一致的時代,阻力依然不可被忽視,公眾和新技術,也很可能不知不覺又一次“溫順地走進那個良夜”。特斯拉的故事,無論成敗,都告訴我們,唯有全身心投入創新、盡最大努力沖破阻力,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顛覆與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