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純電動車(EV)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一方面,諸多最新款EV車型上市、一些媒體也在進行種熱門EV車型盤點……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背后,不禁讓一些消費者浮想聯翩,EV是不是真的要“替代汽車”了?
另一方面,一些評論界人士對當下EV被過度追捧的現象大為詬病和憂慮,就連行業從業人士對此也非常迷茫,EV路線可還行?
EV, 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你?
在發達國家,純電動車只是新能源車技術路線并進的眾多選項之一,但是在中國,卻在很多時候被當做新能源發展中“孤注一擲”的選擇。
或許,100多年前的民國初年開始引入有軌電車,到今天的城市鄉村中數以億計的電動自行車,在中國人看來,似乎純電動車技術門檻最低,“彎道超車”的把握似乎是最大的。
然而在業界專家的眼里,電動車不但要有傳統汽車研發制造的功底,還要有動力電池、集成控制、電機等方面的創新突破。當許多中國的電動車專家教授被跨國公司請出國門參觀,看了人家的電動車研發手段和驗證流程時,方才感慨天外有天,與之相比絕不在“同一起跑線上”。所謂“彎道超車”只是中國人關起門來的臆想。國內一些專家和從業人員,在產業發展探索中一味主張在純電動車一棵樹上吊死,不去深入了解新能源車的體系內涵與外延,不了解新能源路線圖的內在邏輯,奢談汽車新能源研發,無異于盲人摸象。而揣著明白裝糊涂,排斥純電動車之外的新能源選擇,最為不可救藥。
行業流傳的新能源汽車路線圖
目前,各國汽車行業經過無數曲折和彎路,在2010年前后,終于就動力能源技術的“路線圖”形成共識,由近及遠的排列分別是:一,傳統汽車的高效動力總成和生物柴油、乙醇等生化燃料;二,混合動力;三,純電動車(只適合作短途,不能全面替代傳統汽車,所以在路線圖中是一條短線);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增程式電動車;五,氫燃料電池車。由于氫能源蘊藏豐富、排放為零,是新能源汽車的終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