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出了一種新型固態電池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于制造固態電池,特點是兼具電極和電解質屬性。該新材料糅合了包括硫磺、鍺、磷以及鋰在內的多種單質與化合物。在混合體的兩頭,研究人員只要加入碳,末端就轉換為電極角色,而碳僅僅是幫助驅使電子流動的催化劑。
單塊電池剖面圖。電解質(呈現綠色)構成了整塊電池的基礎,
頂端和底部的電極由電解質材料添加碳制成(呈現灰色)。
這種電池技術的革新之處在于,它解決了電極和電解質界面間反應時,逐漸產生的電阻問題。傳統固態電池在充放電時,兩者間的長時間交互作用會產生一層無用材料。這塊無用材料就好比一堵墻,增加了固體電解質表面的電阻,時間久了電池熱量會隨之攀升,壽命也會大幅縮短。新電池因為全都是一種材料,所以電流通過時不存在過多阻力,電池的充放電過程將會非常平順。
雖然沒有電池能量密度的具體信息,但是一位項目工作人員透露了幾個數字。他表示,新技術生產的電池厚度為600微米,大約是1分硬幣厚度的二分之一。但是與相同厚度的傳統固態電池比較,新電池中的薄膜比傳統固態電池中的薄膜厚了約40倍。這就意味著相同體積的電池產品,可以儲存的電能將會更多。如果應用到電動汽車領域,單塊電池可以保證同等續航的水平上,帶來更寬敞的空間設計。
在制作程序上,該電池采用混合物粉末壓縮進塑料和鐵桶封裝的模式,并不復雜。這一特點便于制造不同形態的電池產品,在多個電池的組合方案上,設計者可以在車身角落靈活安置這些電池。
目前這款電池仍然在概念驗證階段,相關信息并不豐富。項目研究人員仍在不斷測試電池充放電的次數,驗證它是否可以量產。另外,以硫化物為基礎的混合物不是環保的材料,下一步研究者將會嘗試用氧化物來代替,這樣降解過程不會產生含硫氣體。
當然,電池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等一系列參數,會成為實驗室驗證的硬性指標。而平衡材料成本和能量密度,則是從實驗室走向量產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