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年儲能產業專題研討會”在上海高等研究院舉行。會上,業內專家、學者、企業人士等主要針對儲能技術和儲能相關領域進行探討交流,其中還包括了對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問題、電池應用等問題的研討。
儲能產業“等風來”
中關村儲能聯盟秘書長張靜對中國儲能技術及市場容量、國際國內化政策變化、儲能應用領域三方面做了概述。就儲能技術,張靜坦言,“現在儲能的技術還沒有人能夠說哪一種技術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最好的技術,最適用的技術,我們只能說多種技術并存的時代,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不同的技術有自己的優勢。”
在市場容量方面,據CNESA項目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球儲能在電力系統的累計裝機總量(2000年-2014年累計量)為840.3MW(不包含抽蓄,壓縮空氣儲能及儲熱),其中,中國占到了81.3MW,接近10%。
“去年8月份比亞迪做了一個23兆瓦的儲能電站在深圳的廠房,所以導致這一年增速比較快。”張靜介紹,比亞迪作為國內的電池廠商其裝機量目前在國內是最高的,具有相對的領先地位。
但在介紹政策部分時,張靜指出,在2012年時,美國、日本、德國等都有著較多政策的支持。“中國這塊我們除了有可再生能源支持這塊,很明顯不夠或者不夠有系統。在2013年、2014年全球國際上儲能的一些政策從寬度和深度上面都有了一些發展。國內包括電動汽車對電網的接入也在做一些相關的規劃。雖然沒有直接的政策,各方對儲能的關注在逐步發展。”
談及電動汽車領域,張靜則表示,“政策太多了,包括電動汽車總量的,充電設施建設的。2014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量應該是7.85萬輛,2015年原來我們的規劃應該是50萬輛,但這個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到20萬輛不成問題的。很有可能在2016年實現50萬輛的產銷量。”
對充電設施建設這塊,張靜告訴記者,“京滬高速全線貫通了,一共是50座充電設施,當時還有幾輛車試駕從上海開到了北京用了4天的時間,在27座充電站完成了充電,每次充電30分鐘,它仍然還有很多的局限性和問題,但是我覺得這也是非常好的示范過程。既然說一個新技術要把它推向成熟,一開始有示范也是必要的,來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