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政府推廣新能源汽車不遺余力。在此背景下,國內掀起了研發與投產磷酸鐵鋰的熱潮。
但在2012年之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并不如預期,導致磷酸鐵鋰產能過剩嚴重,整體產能利用率低于10%,大部分企業虧損,產能“泡沫”隨處可見。
究其根源,是因為早期產線投入與產品的整體行業技術、市場應用發展狀況發生脫節。
當時在技術開發和產品應用方面,國內基本處于“兩頭生”的狀況:技術路線上存在鐵紅、草酸亞鐵、正磷酸鐵等不確定因素,尤其是正磷酸鐵技術的開發基本空白;市場應用端,除電芯技術有待成熟外,動力電源系統在很多號稱發展新能源汽車、大型風光儲能等企業里面也處在技術開發的奠基階段。
因此在2012年之前,對于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來說,市場應用基本處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不少企業的產線尚未真正啟動就關停了,后期真正能堅持規模生產的企業,國內不足十家。
在新能源汽車銷量逐步上升以后,磷酸鐵鋰市場應用需求日益增加。2014年以來,隨著比亞迪“秦”等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熱銷,磷酸鐵鋰應用被更為關注。與此同時,動力電池用正極材料是否應該走三元材料、錳酸鋰路線也愈演愈烈。行業浪潮方興未艾之際,磷酸鐵鋰機遇與風險并存。
事實上,自今年下半年開始,磷酸鐵鋰及其動力電池的市場形勢既“俏”也“緊”,早期過度盲目熱情投產形成的泡沫一一浮現,供需矛盾也隨之而現。
筆者認為,磷酸鐵鋰行業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早期技術含量較低的低端產品線投入過多,不少廠家采用了鐵紅路線、草酸亞鐵路線,而這些產品經實踐證明,不適用于新能源汽車所用的動力電池,尤其是在電池低溫性能要求方面,這部分產線不管能否生產,對電動汽車方面的市場需求基本沒有貢獻,這一類產線屬于實質性泡沫,如若改進技術路線,則必然涉及生產線設備的更新與新一輪資金投入,短期內調頭比較困難。
另一方面,技術進步后高品質產品的產線數量較少,產能難以滿足目前市場需求的增長。采用正磷酸鐵工藝路線的廠家,有不少因主原料正磷酸鐵普遍品質不佳的問題,難以正常生產;或者可以正常生產,但產品性能受制于主原料品質,不盡如人意。
截至目前,國內還能夠正常生產并供貨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廠商數量不足10%,不計供應電動自行車類、低速四輪電動車、中低端儲能這幾類鋰電池外,真正可以供應給新能源汽車、大型儲能等真正的“動力電池”所用的磷酸鐵鋰量并不多。
2014年是電動汽車發展的元年,對正極材料而言是趨勢還是風險,筆者認為還需要經歷汽車產品的市場驗證周期1-2年方可明確。磷酸鐵鋰產能泡沫的擠壓調整、供需矛盾的緩和解決,還需要從產品品質這一根源入手,針對動力電池高倍率性能、高低溫性能、安全與壽命等需求,進行產線調整和產品性能改善,才有可能在這一輪熱潮中走得長遠。(作者系上海中興新先進材料有限公司技術質量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