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坡医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資訊

中國膜工業:產值破千億,騰飛正逢時

發布時間: 2015-01-16 09:15:10    來源: 中國化工報
字體:

[摘要]2014年,對中國膜工業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中國膜工業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這一年,中國膜工業實現了預計比上年增長26.9%的業績……

  由于我國科學技術研究活躍,成果豐碩,有關膜研究論文紛紛在世界著名刊物上發表。據統計,2012年世界膜論文發表總量中,中國占世界總數的30%,位列第一;美國20%居第二。

  宋顯珠介紹說,中國膜工業技術水平不斷進步,合作模式已經初現雛形。全國各重點高校、科研機構及相關膜企業積極參與到膜技術、產品研究項目中。

  據了解,中國膜產業已經形成了膜生物反應器(MBR)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特種分離膜工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海水淡化產業聯盟、中關村新能源海水淡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海水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幾大產業聯盟。

  與此同時,還形成了眾多產學研合作企業與機構,例如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與國家海洋局杭州水處理技術中心的合作;江蘇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與南京工業大學膜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合作;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工業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的合作;山東東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作等。

  存在四大不足 

  未來集中精力突破

  盡管近年來國內膜產業高速發展,但是陸曉寶認為,行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有些低端膜產能過剩、行業內良莠不齊、競爭不規范、高端膜研究不夠等。

  宋顯珠認為,中國膜工業同時存在四大不足。一是發展基礎不夯實,主要體現在高端膜材料、膜產品和制膜設備過多依賴進口。在原材料方面,聚砜、聚偏氟乙烯、聚醚砜及食品級聚氯乙烯等制膜材料50%~70%依賴進口;在膜產品方面,反滲透膜、納濾膜、氣體分離膜、血液透析膜、特種分離膜大部分依靠進口;制膜設備程度低,生產能力和技術精度相對較低,國內大型制膜生產線設備多由國外進口。

  二是技術創新能力較弱。國內膜企業規模偏小,自主研發能力弱,雖然膜技術科研成果較多,但多數實用性不足,影響力也較低,與國外差距較大,核心技術和生產設備仍然受制于人,缺乏核心競爭力,難以創品牌、爭市場。

  三是融資渠道不暢。膜產業屬于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技術研發和工程建設都需要大量資金,然而在信貸方面,銀行對中小膜技術企業的投資偏好較弱,其嚴格的審批制度也不利于中小企業獲得貸款;在直接融資方面,中小膜技術企業也難以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同時,社會資金參與投資的渠道不暢。

  四是產業環境有待改善。行業標準欠缺,企業和產品龍蛇混雜,部分產品產能過剩,形成惡性競爭,企業水平、產品品質、工程質量難以保證;第三方檢測平臺較少,檢測平臺僅有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產品質量評價缺乏依據,同時對外出口也難以獲得認可。

  鑒于行業存在的相關不足,膜行業在未來發展中將集中精力進行突破。

  宋顯珠表示,要實現“十三五”中國膜工業產值翻番目標,行業需要采取一些列保障措施。

  一是鼓勵支持技術創新。依托骨干企業,示范建設幾家國家級技術中心、省級技術中心;支持建設一批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創新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同參與的技術開發模式,加強聯合攻關,加大投入力度。  

  二是優化企業規模結構。形成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互動發展的良好局面;支持骨干企業組建大公司或企業集團;支持和引導百家中小企業,為大企業提供配套服務,形成良性合作。 

  三是制定完善膜行業標準。健全膜產業市場準入制度,完善膜產品和工程企業資質認定和特許經營權制度;鼓勵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完善膜產業標準體系;充分發揮協會和相關聯盟的作用,開展企業信譽和產品質量管理;積極借鑒引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推動膜產品標準修制定。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