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鄉村電動車如何自我定位?
現階段,電動車不可能取代傳統車,甚至無法和傳統車在市場中形成競爭。電動汽車能否形成一個規模市場,取決于自我定位。
純電動車的高端環保定位,私認為,無異于自掘墳墓。雖然所人都在喊能源危機,石油依賴,但是細分到普通人,沒幾個愿意自掏腰包,奉獻環保。技術進步的效果是降低人們追求美好的成本。如果買純電動車能省錢舒心,那么自然受眾廣泛。靠著鼓吹高端環保,無異于把自己隔絕在群眾之外,高山流水,曲高和寡。沒有規模,只有死路一條。
相反,低端的電動車在三四線城市頗有市場。從目前來說,低速電動車普遍采用10KWh左右的鉛酸電池,總能量低,使用壽命短,整車控制系統簡單,基本上沒有配置電制動,電轉向,電空調,電監控,也沒有裝配ABS,安全氣囊等主被動安全裝置。但是隨著技術的提升,“低速”,“短途”,“微型”,等概念已不再是低速電動車最顯著的特征,而“符合標準要求的的前提下實現最低成本”已成為第一要素。因此建議在產品界定方面,將符合一定技術要求的(最高車速,能量消耗效率,續航里程,加速性能,動力電池,載質量)的電動汽車統稱為“經濟型電動汽車”。政策向這些滿足標準的“經濟型電動汽車”傾斜,一方面有利推廣于電動車市場推廣;另一方面也改善了三四線城市電動車無序發展的亂象。
中國汽車行業里流傳著呼聲很高的“彎道超車”論。政府認為,經過十多年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鏈體系,大體與國外同行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部分領域還做到了世界領先。此時奮力一搏,就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擺脫燃油車的落后地位。很多專家也分析到,電動汽車在技術上和內燃機汽車沒有直接傳承,中國企業可以繞開內燃機車發動機和變速箱這兩座技術大山。電動車則是一個全新的機會。中國可以依賴龐大的國內市場,一舉實現跨越式的產業發展。三四線城市火爆的電動車市場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農村具有廣大的電動車消費群體,良好的電動車使用習慣,通過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研發,配套,營銷,服務經驗,具有國外市場無法比擬的市場,人才和服務網絡優勢。高品質的“經濟型電動車”很可能成為我國小排量轎車升級換代的主流方向。農村電動車的規模推廣又反過來促進我國電動汽車與充電設施的良性互動。那么,農村包圍城市,電動車為什么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