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密度政策支持之下,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快速增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前11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3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2.9萬輛,同比增長7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2.4萬輛。從2011年至今,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已近10萬輛,但距離2015年50萬輛的目標還有著巨大的差距。
2012年,國務院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2015年純電動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的目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以下簡稱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2015年各項相關政策“退坡”,需要進一步考慮未來政策的走向,運用更加巧妙的政策組合,通過市場競爭放大政策力量。
陳清泰表示:“在產業化初期,政府出手是必要的,但如何出手是一個重要課題。”
記者:從目前的數據來看,要實現2015年50萬輛的目標似乎非常困難,對此您怎么看?
陳清泰:經過從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的密集調研、厚積薄發,2014年7月之后,國家密集出臺了具有現實針對性、力度較大的政策群,帶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小高潮,表明找到了當前問題的癥結。但是電動車還在快速發展階段,政府還應隨形勢變化滾動修正相關政策,朝著目標不斷前進。
現在看來,50萬輛的目標恐怕實現不了,但這并不說明國家對電動車的關注和支持不到位。美國和日本也都有過類似的情況,制定的產銷量目標沒有實現,這不足為怪。規劃一個數量、設定一個目標是指導性的,不能理解為計劃體制下的剛性要求,因為電動車發展最終還是要看市場,更重要的是表明政府的關注,給企業和研發機構指出方向。
實際上,在當時制定目標時,政府預判是可以做到的,但現在沒做到,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當時的判斷有哪些不妥?支持性政策為什么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找到問題的癥結,為政策的修正調整提供依據,這是更有價值的。
記者:目前來看,導致未能實現目標的癥結您認為是什么?
陳清泰:為什么沒有實現目標,我們需要在技術成熟度、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市場準入的開放度等多個方面尋找原因,為下一階段的政策制定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