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發文公開征求對《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意見,擬對鋰離子電池生產實行準入,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技術水平低的鋰離子電池行業項目,并通過規定企業電池年產能不低于1億瓦時等條件,以避免行業“散、小、亂”發展趨勢。
意見稿從產業布局和項目設立、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產品質量、資源綜合利用及環境保護、安全管理、衛生和社會責任、監督與管理等方面給予明確。同時提出,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技術水平低的鋰離子電池行業項目,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
目前,鋰電池廣泛應用于水力、火力、風力和太陽能電站等儲能電源系統,郵電通訊的不間斷電源,以及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汽車、軍事裝備、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業內人士認為,規范條件的發布將有利于鋰電池行業加快優勝劣汰。
據悉,《條件》擬于2015年開始實施,管理的范圍適用于鋰離子電池行業上下游企業,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電池等企業,不符合要求的項目不得設立。
此外,為了規范行業發展,鋰電材料產業創新聯盟也于近日成立,該聯盟將建立行業公共創新平臺,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化,并推動產業的國際合作。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鋰離子電池電芯主要由正極材料(活性物質氧化鈷鋰)、隔膜、負極材料(活性物質為碳)、有機電解液組成,預計材料行業將率先受益。而目前國內的鋰電池材料企業,在2012年至2017年基本完成產能建設,盡管新增產能較多,但是中國企業相較日韓等競爭對手成本優勢較為明顯。
隔膜行業:
在上述四大鋰電材料中,隔膜作為技術壁壘最高的一種高附加值材料,成本約占鋰電池材料的10%至14%,毛利率可達到70%。其技術難點在于造孔的工程技術、基體材料以及制造設備。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鋰電池隔膜是繼六氟磷酸鋰之后惟一尚未完全國產化的鋰電材料,高端產品需依賴進口。全球隔膜供應商主要集中在美日韓,其中,旭化成、Celgard和東燃化學、韓國SK目前明顯居于壟斷地位。我國隔膜行業已在干法濕法技術上實現突破,逐步實現產業化,進口替代空間逐步打開。
正極材料:
業內專家表示,從此次《意見》中提及的企業電池正極材料年產能以及各品種的指標來看,對國內絕大部分正極材料廠家影響不大。
但是,由于《意見》中還有一些細化的指標沒有列出,如“磷酸鐵鋰”產品尚未涉及幾級放電、倍率放電等指標細節問題,因此專業人士認為,還有待于《意見》的細化才能定論。
負極材料:
《意見》發布后,各負極材料生產廠家表現不一。河南新鄉地區某負極材料生產廠家表示,如果按照該政策執行,公司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擴建產能,或者兼并已達到產能要求,但兼并重組也是一項繁重的工作;青海地區某負極材料生產廠家表示,在各要求中讓其比較頭疼的是“磁性不純物含量≤100ppb”,這一條的提出對多數企業都是個難題,目前只有高端產品的負極材料產品才能達到該要求;上海地區某大型負極材料生產企業表示,《意見》對眼下的市場會形成有力的約束,而提出對產能和產量的要求,將給目前已然過剩的市場起到一個警醒作用,在市場上形成淘汰、擴產及整頓潮。
業內專家表示,《意見》的提出在短期內不會對大型負極材料企業造成太大影響,且他們將是最終受惠方,但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可能會產生不小的壓力。首先,產能產量達不到要求;其次,檢測能力不具備;第三,產品技術指標不達標。這些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但任何問題都有兩面性,從負極材料行業的長遠發展考慮,低端材料的侵占市場對整個行業的產品質量的提升、行業的創新能力、健康有序發展都是很不利的存在,因此從長遠來看,眼前的困難是為了以后行業的更好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