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政策利好,新能源汽車市場在今年下半年引爆,從電池原材料、電池、電機到整車企業均從中獲益不少。
但是記者在走訪產業鏈企業過程中,談及廣東省新能源汽車在發展規劃中對動力電池要求的時候,幾家企業紛紛對此表示“壓力山大”。
根據廣東省發改委2013年2月發布的《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指出,到2015年,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150瓦時/公斤以上(折算成單體電池,其能量密度大約需要達到170~190Wh/kg),成本降至2元/瓦時以下,循環使用壽命穩定達到2000次或10年以上;到2020年,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至1.5元/瓦時以下(對應的單體電池能量密度至少達到330Wh/kg以上)。
然而,而國內現階段單體電池比能量達到110~120Wh/kg,組合成電池包后,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還不到90Wh/kg。
此前,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艾新平曾表示過,在現今電池下,實現2015年150Wh/kg的目標沒有問題,但是2020年要實現電池模塊的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會有困難。
在記者走訪相關企業談及此規劃目標時,一家鋰電池材料供應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連連搖頭稱:“難!”一方面是目前國內相關產業鏈企業在研發方面巨大的投入,另一方面則是保持高性能產品前提下的成本高企。
“所謂提高性價比,可以通過研發提高性能,但是價格不變;二是規模化效應降低價格,但是性能不變。”對于1.5元/瓦時的成本標準,他坦言:“實際上,要達到廣東省2020年的標準還是有難度的,希望由市場來決定,不同的需求會有不同的細分市場。”
事實上,即便是特斯拉,其通過使用18650電池大幅降低了電池成本,但成本還是很高昂。據最近消息稱,特斯拉因電池成本降不下來,特斯拉Model3價格或升到5~8萬美元,但是這個高成本并沒有影響其市場。
對此,上述供應商人士認為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消費市場都對價格敏感,有些產品不一定通過低價獲取市場,比如特斯拉這樣走高端路線的產品,客戶主要看中其價值、安全性等特征,對成本價格并不一定很在意;另一方面,目前所有企業都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如果一下子要求成本那么低,企業就沒有多余的投入去做研發,反而不利于技術進一步升級。
一家知名整車企業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盡管目前企業為了嚴格控制成本采用了對供應商進行對比篩選,同時發展多元供應商的策略。”他認為:“最大的問題在于前沿企業,降下來的成本達不到市場要求。國家對于零部件企業的技術創新支持力度不太夠,希望國家在新的環境下能夠給予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