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司長高延敏在2014年度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年會進行主旨發言
2014年10月19日,以“合力行動•聚智突圍”為主題的2014年度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年會暨《電動自行車快速發展對交通安全影響研究》(白皮書)發布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在本屆年會上,業界精英共聚一堂,一同探討中國電動自行車產業如何縱深發展。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司長高延敏表示,電動自行車行業要做到可持續發展,既要承擔其應有的責任,也要做好產品結構的調整。以下為發言全文:
作為中國獨特的一種產品,電動自行車產業已經經過了10年左右的快速發展期。據統計電動自行車的社會保有量達2億輛,平均每七個人擁有一輛電動自行車。這樣一種交通工具,確實給大家帶來了很多便利,比如個人出行以及物流運輸等。同時,如果2億輛電動自行車有一半上路,確實會要有嚴格的交通管理。
今年上半年,電動自行車行業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大家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行業下一步到底該怎么發展。要做到可持續健康發展, 就要規范發展,解決好道路交通安全問題。為此,我們需要考慮一下兩點:
一、責任。其中包括社會責任和安全責任。電動自行車行車人在交通方面的一些陋習,我們應該從行業的角度做些什么事情,從技術的方面、產品結構方面做哪些調整;經銷商是不是賣出去就不管了?我們是不是應該通過一些手段和一些管理措施,來強化安全責任, 包括對使用者、消費者進行教育。我們在安全方面的教育責任應該責無旁貸。這不僅僅是交通部門,也是我們行業需要思考的。
二、產業結構調整。現在電動自行車發展很快,多個品種產量出現下降。因此應該提高鋰電產品比例和加大物聯網的應用。據統計,每年的鋰電產品占比都在增加,這與政策拉動純電動汽車增長不同,完全是市場需求拉動。這類產品的開發不僅利于使用,也能很好地帶動出口。物聯網自行車今年有一百萬輛的產量,基本出發點是為了防盜。我認為,能否在生產過程中安裝好物聯網自行車相應模塊,同時增加電量、用戶等管理。同時電池的回收問題也應該思考。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看到更多先進的電動自行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