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要是電池續航的顯著提升可改變市場格局,我會感到很意外。人們多年來一直在抱怨手機電池續航能力不足。而在智能手機的升級迭代中,其屏幕變得更大,性能變得更強大,電池續航時間卻沒有延長多少。從目前來看,電池續航時間短只是件讓人討厭的事情。
同樣地,我不覺得人們選購手腕上的智能手機時主要是看電池續航能力。至少目前還不是這樣。這些設備頗為復雜,性能強大,我不認為消費者會愿意為了獲得更長的電池續航時間而犧牲性能。
然而,另一類的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設備則是另外一回事了。這一類別的產品才剛剛開始出現。它將包括一系列功能相對單一的可穿戴設備:收集和傳輸數據。它們不會配備屏幕,不會執行錯綜復雜的運算。它們將配有簡單的傳感器、控制器和存儲器。
這些設備將會變成什么樣呢?不好預測,但企業正積極探索一些令人驚嘆的可能性。除了手鐲、指環、項鏈等等,我們可能還將看到可穿戴傳感器在我們的心臟、肺部、皮膚、耳朵或者眼睛里收集數據。
這一類可穿戴產品算是物聯網技術。我們正步入這樣一個時代:傳感器設備將從我們周遭的世界(預計有萬億個設備)收集海量的信息。我們在時不時聽到智能聯網家居的概念——像Nest這樣的公司正在開創一種新型的數據驅動型基礎設施。不久之后,我們將實現農田和工廠的聯網化。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擁有聯網的身體。
持續監測人體發出的數據的能力,將會在醫療保健領域掀起革命。我們將能夠分析疾病的傳播,監控諸如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標,以及追蹤整體的健康狀況(這一領域已經出現了數個先驅者)——悉數通過對數據流的實時搜集、傳送和分析來實現。
搜集和傳輸這種數據的設備不需要執行復雜的運算,而只是負責搜集、存儲、處理和分享信息。有必要的話,中央計算機會運行更為復雜的功能,如提供詳細的健康分析,或者提醒病人吃藥。The App Business的丹尼爾·約瑟夫(Daniel Joseph)認為,Apple Watch正是為成為這種數據中心而生。它能夠收集包括其它可穿戴傳感器在內的各個來源的數據,能夠給你實時呈現清晰的健康概況圖。如此一來,這兩個新興的可穿戴類別可共同幫助我們維持安全和健康。
電池創新該指望誰
然而,對于電池續航和技術參數的考量,這兩個類別可以說截然不同。不同于大小形狀較為靈活的智能手表,傳感類可穿戴設備有很大的物理限制。他們必須要融入到狹小的地方,經受惡劣的條件,以及無縫融合所在的環境。
最重要的是,它們需要很長的電池續航時間。靜脈內的或者嵌入式的傳感器可不能每隔幾天就要取出來重新充電。這種設備很多都必須充一次電就能夠持續使用數個月乃至數年。這種挑戰在其它的物聯網生態系統也存在;想象一下幾英畝的農田遍布數千個傳感器吧,它們可不能每過幾天就要充一次電!
物聯網和可穿戴傳感器的低功耗要求,對于科技行業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這些系統成功與否直接取決于我們能否克服那一挑戰。這是顛覆性的問題,它將驅動重大創新。企業已經在探索通過陽光、體熱甚至機械運動來給設備的芯片功能。未來也肯定會出現更加令人吃驚的技術突破。
我個人很期待這兩種可穿戴電子將發生何種演變。“可穿戴智能手機”一類的確令人興奮,也將驅動重大創新。但就這些設備而言,電池續航仍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個槽點而已。我寄望的是另一類可穿戴設備——功能較為簡單、體積較小的可穿戴傳感器——來驅動未來的電池工程和低功耗電子真正的創新與進步。
對Appple Watch而言:電池續航沒那么重要
[摘要]蘋果前不久發布的Apple Watch的電池續航問題備受熱議,據說該產品每天都得充電。不過那一類產品的續航時間真有那么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