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車事我不能自主
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認知度不高,眾多與車輛有關的社會維修機構、車輛改裝機構對電動汽車的了解度也不高,致使車輛的售后嚴重依賴4S店,但4S 店對車輛的了解也只處于“懵懂期”,處于實踐摸索階段,致使車輛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問題不能準確找出原因。加之在品牌宣傳方面的考慮,很多廠家習慣“報喜不報憂”,不能把車輛的一些問題原因全部對車主和公眾公開,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公眾對車輛的認知度,車主也不能享受一些增值服務,不能完全對自己的車輛實現“自主”。
劉晶晶告訴記者,她很想給愛車加裝導航系統,可是很多改裝店都因為沒有給電動汽車裝過導航,因此不敢輕易嘗試,而廠商的4S店也未提供相關服務。某租車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因為業務需要,我們為車輛加裝了無鑰匙入侵系統,可是開始時出現很多問題。因為車輛本身有復雜的電路結構,無鑰匙入侵系統涉及電路改裝,操作起來比傳統汽車復雜很多。而且,系統成功植入后多輛車多次出現無法充電的問題。”陳先生表示,特斯拉的很多操作標識都是英文的,而且其電控系統智能化比較高,后期介入更改的可能性低。
■質量不過關
在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電動汽車進入“政策”市場,可是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本身還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有些品牌的電動汽車項目倉促上馬,車輛質量不過關,讓處于實驗者地位的車主遭受困擾,降低了車輛信譽。
陳先生認為,除電動汽車電池和電控系統之外,一些與傳統燃油車相通的細節質量不過關,而這些問題完全可以在制造過程中解決。“有兩次正好趕上北京下雨,我車子車窗上的玻璃無法升降,座椅都被雨淋濕了。還有一次玻璃太松,搖上之后又掉下來,搞得跟開敞蓬車似的,這哪是汽車啊?”孫先生也表示:“E150EV很多地方做得很粗糙,尤其是擋桿,有的車輛會出現擋桿外套脫落的現象,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
■舒適度需提升
除去環保、時尚等因素,消費者買車還是要實用,追求便利性、舒適度,開車是一種提升生活品質的方式。然而電動汽車卻在一些涉及便利性、舒適度的地方不夠細致,降低了車主的用車生活品質。
開電動車不敢開空調,冬天帶著皮帽、棉手套開車,夏天開著4扇窗戶開車,幾乎成了所有電動車主調侃電動車舒適性的共同用語。陳先生表示:“電動汽車加速性能好,但是短時間內這種快速的加速會讓駕乘者很難適應,尤其是后排乘客,快速加速帶來的強烈推背感很不舒服。”劉晶晶認為:“總體感覺江淮iEV4的內飾太粗糙了,多是最低端的車型內飾,希望能提升。不過,聽說iEV5升級了,希望廠家能推出以舊換新的升級服務,這樣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我的車夏天開空調時,噪聲比較大,甚至比燃油車噪聲還大,但是4S店卻稱噪聲在正常范圍內。零噪聲本來是電動汽車的優勢,但如果因為空調而影響了這個優勢,那就得不償失了。”孫先生也表示:“感覺車輛底盤的密封性不好,輪胎噪聲音特別大。車輛音響質量不好,經常會有吱吱啦啦的噪聲。而且感覺電動汽車的內飾普遍做得不是很好,尤其是E150EV的駕駛臺,很多看似硬塑料的材料缺乏質感,座椅的舒適度也不夠。作為一輛定價20多萬元的車,駕駛員座椅都非電動調節,檔次上著實差了一些。”
■設計不合理
雖然很多電動汽車都是從傳統燃油車型的底盤或結構“脫胎”而來,可是其“三電”系統的結構畢竟不同于傳統車型,尤其是一些新介入車輛制造的廠商,在車輛的設計方面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以及設置不合理的地方。
陳先生告訴記者:“E150EV的方向盤相對較小,個人感覺儀表盤各項數據顯示及操作控制器設置不合理,需要更簡單、實用些。”孫先生表示:“E150EV的方向盤在方向‘打死’的時候,會有很嘈雜的聲音,感覺在摩擦輪胎的內盤。比亞迪e6電動汽車方向盤很沉,操作起來就像沒有助力轉向,尤其是女性駕駛員,操作起來很困難。”胡先生也認為E150EV的喇叭按鈕太小了,而且布置不合理。“第一次開E150EV遇到突發情況想要鳴笛時,在方向盤上按了好一會都沒按動,緊張得不行,后來才發現,原來E150EV的喇叭只在方向盤的正下方很小的一塊地方。而且E150EV的轉向燈反應遲緩,過彎回正之后,轉向燈回復原位的時間會較其他車輛要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