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來,捷豹路虎、奧迪、奔馳、克萊斯勒等廠商紛紛出臺調價政策,對旗下整車售價或者零部件售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極具巧合性的是,這幾家車企針對此番行為都給出了相同的解釋:配合發改委正進行的反壟斷調查。一時間,汽車行業反壟斷調查成為行業里最受關注的話題。而這些企業到底如何進行壟斷,壟斷對我們消費者造成了什么損害,整改之后對消費者買車、用車有什么影響,以后買車會不會便宜些等等。我想這些都是作為一個消費者來說迫切想弄明白的事情,那么我們今天就聊聊這些事。
什么是壟斷?反壟斷又是什么?
對于壟斷的定義,用《反壟斷法》的表述共有三點: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幾個經營者之間的合并行為。
反壟斷是國家在一個公司營銷出現壟斷或者壟斷趨勢時,對其采取的干預手段。我國《反壟斷法》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1%至10%的罰款。
這些廠商的壟斷行為對消費者的影響有哪些?
2005年,我國開始實施《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部分廠商便利用“辦法”中給予其負責對下游經銷商網絡進行規劃的權利變相對下游經銷商進行約束甚至是控制,進而完全掌握了該品牌車型的整個銷售、售后的渠道。在巨大利潤的驅使下,部分廠家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行了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