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已成為充換電設備最多的國家之一,累計已建成充換電站600座,充電樁2.6萬個。由于散落在全國各個省份,數量還是比較少。此外,絕大多數的用戶習慣在住宅里完成充電,但是以北京為例,在調查的 4000 多個小區之中,只有10%-15%的小區目前具備充電條件。
“國務院近日出臺的電動車免收購置稅政策,是一個極大的利好。目前還需要對車輛和產品進行認證,看哪些符合免征標準。希望這個政策能夠長期而持久。”張小虞說。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工信部部長苗圩
科技部缺席活動儀式 “彎道超車”待何日
中德電動車項目儀式結束后,中方發起者的代表,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李剛處長回顧了中德電動車充電項目的誕生背景以及戰略意義。目前,中德兩國同樣重視電動汽車發展,兩國的合作也不斷地拓展和延伸,在企業層面,2010年,比亞迪與戴姆勒共同成立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該合資企業主要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并推出了中國首個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品牌騰勢。
2013年4月,在中德合資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華晨寶馬汽車推出了新的汽車品牌,旗下的第一款純電動汽車之諾1E,于今年4月率先以租賃的模式投入商業運營。在技術合作方面,據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歐陽明高介紹,目前清華大學已經與寶馬開展電池安全性的合作,中德雙方在不同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拓展。
相比之下,在推動電動車應用中始終扮演“急先鋒”角色的科技部,并未在此次活動中亮相。從當初的電動公交車“十城千輛”項目,到“十城千輛”試點擴大,再到優先發展公交和小型電動車的“兩頭擠”戰略,科技部部長萬鋼提出的“彎道超車”一直聲勢浩大。
對于科技部的缺席,有不同的猜測。一種聲音認為,科技部更多地從電動車整車推廣和示范運營角度開展工作,而且往往以國內整車廠為主體,無論是騰勢品牌,還是寶馬電動車,都沒有參與其中;另外一種聲音認為,科技部比較“高調”地推進電動車,但到目前為止,尤其在居民消費領域,并未打開局面,“彎道超車”的壯志恐怕壯志難酬。
今年被認為是電動車進入家庭的元年,以北京和上海為代表的城市,開始有消費者嘗試“吃螃蟹”,據統計,中國5月生產電動汽車3770輛,同比增長98.3%。按照這一速度,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突破十萬輛,并預計在2015、2016年累計實現新能源汽車5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