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及能源短缺問題使得新能源汽車推廣迫在眉睫。擺在政府和企業面前的推廣任務十分艱巨:2015年實現50萬輛的目標目前為止完成不到十分之一。新能源汽車市場化之路急待破局。
日前,2014海西新能源汽車博覽會在廈門正式開幕,以“創新力·行動力”為主題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推廣與應用論壇同期舉行。政府負責人、車企代表及行業專家也普遍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巨大,但亟須在政策導向、產品路線、商業模式等方面進一步變革創新。
產品準入應加大力度
地方保護一直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道“隱形墻”,當前最迫切要解決的就是打破這道“隱形墻”。讓新能源汽車發展在全國范圍內暢通無阻,形成一個全國性的市場和標準,這樣才能徹底激發各汽車企業的發展積極性,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這也是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上工信部目錄的新能源產品超600款,但實際在市場上銷售的僅十余款,就是這十余款車在進入各示范城市時,還要幾經“地標”篩選,無疑給消費者的選擇少之又少。示范城市理應采用開放的心態,讓已經具備一定競爭力的產品參與到市場的競爭,為有環保意識的人士提供豐富的品牌選擇。
清華大學教授陳全世在本次論壇上呼吁,政府應該加緊開放準入門檻,“既然是一個新的行業就需要新的企業,自然需要新的企業家。國家行政權力太大,市場的手太弱,應該讓企業對準市場需求,開發適合老百姓的產品。”
值得樂觀的是,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整個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政策環境有了開放的跡象。近期北京市快速、密集公布了首批新能源企業和產品目錄,共有6家企業7款車型入圍。上海準入目錄已進行到第六批,共7個品牌9款車型。這兩個城市的準入車型中,外地品牌占有率遠超30%。另外,天津市也表示不會對車型技術路線設限。
京津滬這三個重要的示范城市均實施汽車限購,但給予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能進入這些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更有競爭力。這些市場的開放固然利好,但在開放的程度和速度上都有待加強。北京目錄將插電式排除在外,上海的地方補貼也暫時只發放給本地企業。地方保護“痕跡”仍然存在,因此受到質疑。
地方配套政策需加緊出臺
政府的支持和補貼是新能源汽車大規模走向市場的重要因素。2013—2015年國家補貼政策遲至2013年9月中旬才出,首批推廣應用城市名單則晚至11月底才公布。而至今這88個示范城市的具體推廣辦法還未出齊。過長的空白使得新能源汽車沒有形成連貫有序的發展,市場銷售一度處于停滯狀態。
據了解,一些示范城市透露已基本定下補貼標準:北京、天津均采取與中央1比1的補貼比例。上海將延續2012年出臺的純電動汽車補貼4萬元/輛,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3萬元/輛的標準。深圳補貼與國家補貼一致,但不退坡。雖然上述城市已大致確定補貼標準,但大部分地區的車型準入、補貼發放等細則仍遲遲未落實。政策越滯后,完成當地規劃目標的壓力和難度也都越大。
按照國家政策,2014年的補貼標準較2013年退坡5%。眾泰集團董事長吳建中在論壇上呼吁,地方政府要盡快行動。“靠產業自然的發展,可能要五到十年才能成長起來,我們希望通過政策的支持加快發展。在2013年沒有多少新能源汽車享受到政策優惠,在2014年希望有快速的、接地氣的政策。”
進入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的福建省城市群包括福州、廈門等9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實現全省涵蓋。福建省經信委產業協調處處長陳傳芳在論壇上介紹,福建省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方案正在制定,將很快推出。他同時也向參加本次論壇的福建“9+1”城市相關負責人呼吁,抓緊探討,盡快進入角色,爭取做到更多的推廣應用。
可持續發展模式有待形成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76萬輛,同比2012年增長了37.9%,其中純電動車銷售14604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售3038輛。盡管新能源汽車增速快于整體車市,不過距離2015年累計產銷50萬輛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
2014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下,出現了良好的局面。然而,政策的作用是引導市場及相關資源的整合,補貼起到的作用更多體現在引導方面。即便政策瓶頸打開,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否蓬勃發展仍有賴于合適的產品及商業模式推出。
真正形成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標志在于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和接受度很廣、很強。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看來,現有的電池技術有限,發展新能源汽車要考慮微型純電動車,只有汽車微型化、輕量化后,才有足夠的里程和速度。并且,微型電動車價格比較低,適合中國廣大群眾的消費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在上述論壇上說,“我們課題組做了調查,在電動汽車銷售中,消費者主要是擔心里程和充電,還有對技術不放心。”陳清泉說,原因之一是沒有處理好產品和商業模式的關系。“特別是商業模式很重要,不要把風險集中在購買者,應該讓購買者買得起、用得放心。”
如何解決消費者的疑慮,分擔他們的風險?眾泰·知豆提出的“預售+體驗模式”做出了嘗試。在該模式下,消費者提出繳納押金和月度/季度傭金即可獲得這款車的使用權,在體驗過程中,如對產品不滿意可不續約。體驗完成且支付完所有傭金后,該車將歸用戶所有。這款兩座設計的純電動“微行”車,適合城市代步,使用家庭220V電源充6小時可行駛160km。在中央與地方補貼到位的情況下消費者以4萬多元即可擁有。
眾泰集團董事長吳建中說,這一產品和模式“完全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化解了消費者顧慮”。眾泰·知豆從中國消費者出發,以未來新能源汽車方向為起點的車型生產設計,也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推廣創造了一個可資借鑒的案例。
節能減排不單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國的國家戰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發展已成必然。創造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產品和商業模式,讓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參與,都能夠獲益,并且能夠進行正常的商業交流和商業競爭。要實現這種模式的探索,需要政府、學界、企業界的廣泛探討,鼓勵多方實踐,在實踐中尋找和凝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