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特拉華大學“電動車對電網”(V2G)研發項目
儲能作為微電網消納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肩負著平滑可再生能源間歇性發電并作為強有力后備支撐力量的重任。但是,當前儲能成本占微電網總成本近三分之一,面臨的困境依然很突出。如何廉價儲能,是一個關鍵問題。
如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在儲能領域的投資。據全聯新能源商會和漢能集團發布的《全球新能源發展報告2014》數據,預計2014年到2020年,僅中國電網級儲能市場規模就將超過100億美元。儲能應用主要將集中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移峰、分布式能源及微電網、電力輔助服務、電力質量調頻、電動汽車充換電等,是解決新能源電力儲存的關鍵,因此也備受企業青睞。然而,目前我國化學儲能的平均充放電成本在1.5 元/千瓦時/次——高出電網的峰值電價,這也成為了橫在儲能產業發展面前的一座大山。
可喜的是,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讓電動汽車以儲能方式參與到電力消納環節,或可彌補可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的缺憾。
通常來講,電動車充電耗的是國家電網的能源。但是,通過科學家實驗,如果反其道行之將電動車的多余電量存儲起來,再賣回給國家電網,在技術層面也可行。
早在2013年,德國政府就斥資600萬歐元將電動汽車與微電網儲能結合起來,并取得不俗的成效。電動汽車充電所使用的DC直流充電樁,可以很好地與微電網供電配合。
在過去的兩年里,來自美國特拉華大學以及PJM下屬子公司——NRG能源的研究人員,也開發出了可連通電動車和國家電網、能夠實現雙向能量交換的系統。他們研發的“電動車對電網”(vehicle-to-grid,簡稱V2G)項目,允許最多15輛電動車及其對應的充電樁同PJM電力系統進行數據交換,必要時能夠用之前儲存的電能,為電網提供所需電量,“反哺”國家電網。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思成指出,如果儲能的雙向調節作用能發揮出來,就相當于降低了整個系統的成本,并且也加大了消納能力。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我們或許可以借助電動汽車的蓬勃發展之勢,通過不斷挖掘電動車電池巨大的儲能潛力,幫助地方電力系統進行供需的有效管理,緩解儲能成本過高難題。